當期期刊

【Reading 新農閱事】旬味 關於高雄土地、農業與生活之事

旬味

關於高雄土地、農業與生活之事

資料提供|透南風工作室

如果說飲食的層次,除了美味可口之外,有什麼更耐人尋味之處,那就是風土孕育食材的土地、歷史、文化等各種元素匯聚的動人故事。世界各地因地理環境、氣候、人文等條件不同,以及先人累積的自然生態知識,共同孕育的農業作物也有所差異,造就獨特的飲食文化現象。從地理空間、氣候環境、人文歷史到人類飲食習慣,造就了該地區的地方飲食風土的形成。

歷史長河貫串大高雄疆域,汩汩流長的高屏溪,將沿岸流域灌溉成自然豐碩沃土,臺灣海峽常年的海風吹拂,為臨海地區帶來微量鹽份,而連綿的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則吹來冷涼的山風,為地處熱帶季風氣候區的高雄,造就多樣的季節感。高雄人餐桌上各具族群特色的食物與菜餚,正是高雄境內的族群、人文、歷史變遷的凝聚展現。

一旬一味  尋找高雄在地好味道

為了讓更多人體會,每一種出現在你我餐桌上日常農食,是匯聚眾人勞力與智慧的辛苦結晶,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於二○一六年發行《旬味》報刊,「旬」的讀音與「尋」音同,期盼從「旬」字帶出季節的土地氣味,也意喻著「尋找在地好味道」的內涵。本書彙整了《旬味》發刊四年共四十八期內容,從驚蟄、清明、立夏到冬至、大寒,採集高雄地區豐富的在地農業、地域風土、食材風貌、南方農友、旬味餐桌、農業創藝和國內外案例等農業資訊,期盼民眾透過文字、圖像、手繪圖輕鬆閱讀理解南臺灣農業,同時獲得高雄友善農業的訊息,瞭解美好收成背後的辛勞付出,最終皆是鼓勵消費者能親身購買品嘗當季食材,進而以實際行動支持農友。

高雄的高山、丘陵、平原、濱海地區,數百年來居住著不同族群的人們,靠著先民與大地之間相處所累積的自然智慧與文化習慣,一代代的傳承與辛苦耕作,得以孕育出現今春耕冬藏的豐碩食糧。每一顆黃澄澄的金煌芒果,富含南臺灣直射入林的熱情陽光,風味香甜之外,也是山區農民勤懇耕食精神的表徵;一顆八月豆,吸納著當地的泥土、季風和水,為每年祭典帶來文化傳承的關鍵;一株株深植山坡的山茶樹,都留著早期上山採茶、簡單焙茶後,供奉一杯給「伯公」的心意,傳達天地生養萬物,人依萬物而生存的敬天信仰。

有山、有風、有土、有人,美好的收成得以四季不輟;一期、一旬、一味,以各種視角,體驗高雄風土魅力。透過本書,邀您一起從土地認識高雄,從文化理解高雄,從旬味,貼近並愛上高雄。

 

為了貼身採訪,作者跟著水良伯作息: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到果園菜圃,巡看作物今天「說」了什麼話。一般人覺得「植物無語」,但在水良伯眼中,植物特別誠實,溫度對不對、濕度足不足、土壤肥不肥,都可以從植物身上得到訊號,只怕農夫有看沒有懂。接著除草捕蟲、修枝引蔓,近午食飯歇息,等豔陽退炙。午後繼續牽藤引蔓,在黃昏前整理完畢,賦歸返家。全程光著腳丫,踩著泥巴,彷彿土肥土濕都可以透過腳底板直接讀取似的。人聆聽著植物,植物聆聽土地,土地聽著天,層層相倚,互相依存,然後植物長成,變成人的食物。在農村裡,會感覺時間是一種生命循環,而非敲鐘打卡的人造工事。

 

出版社:透南風工作室

作者:廖于瑋、姜玫如、余嘉榮、林竹方等

定價: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