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Travel 高雄小旅行】來內門 呷辦桌 飲咖啡

來內門  呷辦桌  飲咖啡

常有人打趣:「內門?那有沒有外門?」其實,還真的有。三百多年前漢人移墾台灣,大多聚居台灣府城(今台南),城外就是化外荒夷之境。其中平埔族口中的「RO HAN」山勢高聳險峻,就像一尊羅漢矗立在府城南端門外守護,因此以發音近似的漢語稱為羅漢內門,再過去一點的旗山,就叫做羅漢外門。

內門以烏山山脈與臺南市左鎮、龍崎、南化交界,區內土地以泥岩(青灰岩)為主要構成。這種地質粉粒多、顆粒間結構疏鬆、鹽分高、透水性不佳,一般地質遇到下雨會吸收雨水滲進地底成為地下水,泥岩只能讓雨水順坡溢流,久旱不雨時卻又乾硬龜裂,除了刺竹、銀合歡、五節芒能適應之外,草木難生。

內門人發揮惡地求生的本事,最早發現野生於山坡樹林下或路旁、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的萬能薯具有保健功效,並發展出獨步全台的萬能薯農產加工品;全區更曾有將近三分之一人口從事養豬業,躍居養豬重鎮,後來爆發口蹄疫,重創豬肉產業,農夫們毅然改種火鶴花,一步步走出內門新生之路。

 

惡地裡的綠金奇蹟

萬能薯別名飛來鶴、萬年薯、奶漿藤、白首烏等,原為野生,據羅漢門文史尋根研究室調查,早期農業社會,家家戶戶會在門前庭院、路邊少量種植,以便萬一被毒蛇咬傷時就地取材、即時解毒。後來發現農地在長年種植之下,容易缺乏特定營養元素,土壤貧瘠、酸化,導致產量減少,必須種植另一種作物來恢復地力,稱為「養地」,一般選擇田菁或玉米等綠肥或雜糧作物,而外表長得像蕃薯又像人參的萬能薯好耕作、適應力強,不僅能恢復土壤肥沃,而且整株包括根、莖、葉都可食用,用來製酒或燉煮熬湯飲用,有益養生保健,因而大量種植。具有數十年種植經驗的農民林明政進一步改良種出有機萬能薯,並發展出許多特產伴手禮,如萬能薯醋、萬能薯藥酒、萬能薯粉、藥膏等,每每在國內幾次流行病的大發生時期,成為一「薯」難求的熱門搶手貨。

屬於低產量農業區的內門還締造了另一個「高雄第一」、「台灣第一」,那就是火鶴花。許多內門人都忘不了那一天: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日口蹄疫疫情爆發,養豬產業跟著一夕間從巔峰摔進谷底,包括內門;那一年許多人擦乾眼淚,決定離牧轉農。內門農民發現火鶴花是少數能適應內門地質的高經濟作物,沿山地帶日夜溫差劇烈的氣候型態,造就火鶴葉面獨特的光亮蠟面質感與色彩鮮麗亮澤,同年便投入栽種,歷經多次摸索挫敗,讓內門成為高雄最大火鶴花出口地,出口以日本居多,還有澳門、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創下年均一億兩千多萬元的驚人產值。內門有全台第一個將火鶴花推進歐盟的火鶴花產銷班,外銷出口的包裝箱印製「高雄‧內門」的品牌字樣,有內門人滿滿的心血與驕傲。

 

一「枝」獨秀火鶴花

如何讓童山濯濯的惡地開出花來?內門農民的方法是:迎合火鶴喜歡保濕、透氣、氣根能呼吸的特性,將花種植在椰子殼和花生殼上,加入木屑、蛭石等介質提升排水性,並移進網室,確保無論天晴雨澇,一整年都能開花。培育品種包括金龍、黑后、黃瑪莉、安娜、丘比特、日出、卡利斯多、夢幻、幸福旋律、紅寶石等,外型如鶴立,紅、黃、粉紅、綠等花色,繽紛多樣,大型花寬幅可達二十幾公分,小型花也有一個巴掌大,花開之時,花苞從綠葉中抽出,昂首挺立、貴氣非凡。

火鶴花瓶插期長,盆花也可耐久兩個多月,外型亮麗搶眼,在花藝界被視為高端的「網紅」、「網美」花材。日本消費者偏好白色與綠精靈的淡雅氣質,台灣偏愛喜氣洋洋的大紅火鶴,內門當地幾座大型知名宮廟如紫竹寺、南海紫竹寺、順賢宮等「內舉不避親」,在聖誕酬神、歲時慶典及日常敬拜神祇活動時,鼓勵信眾「以花代香」,一枝火鶴代表清香,七彩火鶴供奉神佛,不僅饒富內門風情,火鶴花更具有吸收室內中甲醛等揮發氣體、淨化空氣之效,堪稱是最具本地特色、環保又獨特的宮廟風景。

 

土生土長  天生天養

內門盛產龍眼,但常因盛產導致價格崩跌,為提振農民生計,當地信仰中心之一的木柵教會十年前開始推廣咖啡種植,回家接手父親農園的力慧雯和家裡開養蜂場的月勝吉率先響應。力慧雯從少女時期就懷抱咖啡夢想,採取對土地友善永續生態的自然農法,適地發展林下經濟,以維護既有林木為前提,在水蜜桃、大白桃、柳丁樹下種咖啡,展開兼顧保育與經濟的混農林經營,咖啡園裡隨處可見攀木蜥蜴、鍬形蟲等爬蟲類,連樹蛙都出現了,可見生態健康豐富。「先顧好果樹,才能顧好咖啡,從讓作物們混植混作、相伴相長,土裡的營養素、微生物豐富,作物就會頭好壯壯,不易生病。」

月勝吉的農園除了蜂場、咖啡,還有佔地一甲多的龍眼樹。他表示,山裡的龍眼都是土生土長,幾乎不需施肥用藥,蜜蜂以園區花蜜為主食,釀製的蜂蜜同樣自然無毒。為了給蜂群最好的生長環境,他會視各地花開情形,「孟母三遷」般的遷移蜂箱,有時相思樹,有時荔枝樹,那瑪夏的茶花、李花開了就搬上山,山下油菜花開時又遷下來。養蜂場的次級蜂蜜就用來做咖啡樹液態肥,日曬發酵的「蜜咖啡豆」,甜度與回甘風味都大幅提升。他還種植無毒草莓,年產僅四、五百顆供老顧客採購,一斤天價八百元,年年完售。「養蜂是主業,咖啡、草莓是興趣。」他笑:「喜歡什麼就種什麼,這就是農民的霸氣!」

 

內門武功、辦桌蓋全台

內門雖與美濃、旗山等並列為大旗美地區,但比起豐水沃土的美濃和香蕉外銷強強滾的旗山,台語諺語這樣說:「內門的土黏,內門的錢鹹,內門的人勤又儉。」道盡內門因土地貧瘠、謀生不易,人人都得練就一身耐操耐勞功夫的人文特性。

清朝時期,內門為台灣府治東界邊關,設有總兵駐守,然而山高路遠,時有盜匪出沒打家劫舍,為了保衛家園,鄉里居民以《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好漢的俠義精神為號召,組團習武練兵,稱為「宋江陣」。如今不再有民防需求,宋江陣轉為神佛駕前的表演武術藝陣,也帶動其他藝陣的興盛,龍陣、跳鼓陣、牛犁陣、南管陣、宋江獅陣、大鼓陣⋯⋯名副其實的「輸人不輸陣」。陣頭所持用得兵器,大多是農業社會常用器具或防禦武器,如雙斧、齊眉棍、月牙鏟、關刀等,左右揮舞、開山闢地氣勢撼天,在鼓、鑼、鈸聲聲助陣下,鼓動全場熱血奔騰。

 

食神之鄉呷通海

早期旗山香蕉外銷高峰時,內門居民採收刺竹,編製竹簍賣給旗山做為香蕉包材,六O年代後,蕉農改用更便宜的紙箱和相對耐用的塑膠籃,內門人只得另尋生路,發現經濟起飛,宴客需求變多,紛紛拿起鍋鏟學做煮食。早期總鋪師只需負責攜帶刀具及佐料,食材、坑爐由徒弟準備,主家負責搭棚、張羅鍋碗瓢盆,後來漸漸演變成總鋪師軟硬體一手包辦,主家只要人到「出一張嘴」,蔚為主流。當年只要是農民曆見紅的好日子,廟口、路邊、民宅三合院隨處可見辦桌場,「棚棚相連到天邊」的場景並不誇張。

隨著飯店餐廳宴席興起,加上日趨嚴格的道路、公共空間管制,辦桌文化欲振乏力,新冠肺炎疫情更讓外燴訂單一口氣少了九成。內門總鋪師直接在省道邊開伙,賣起「手路菜」,雞仔豬肚鱉、八寶丸、佛跳牆、香菇油飯、干貝四寶肚、香酥大鴨⋯⋯香傳千里。想嚐嚐電影「總鋪師」的經典菜色?重溫早期農村圍聚共食的溫暖?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走進「門」來,體驗一回「鼎灶路邊擺,酒席沿街設」的絕妙台灣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