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Travel 高雄小旅行】蝦鰻、蓮藕、黑麵包——大湖之內賞秋趣

蝦鰻、蓮藕、黑麵包——大湖之內賞秋趣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寒意漸深,吃什麼最對時?海味螃蟹稱第一,平地農產當令蔬菜則非蓮藕莫屬。俗話說「蓮藕一身寶,秋藕最養人。」蓮藕是荷花的地下莖,整個夏季深潛水下土裡養精蓄銳,吸收了滿滿營養準備度冬,飽滿芳美自然不在話下。高雄市內唯一種植蓮藕之地,就在西北端的湖內區。


 

湖內區位於高雄市的西北部,隔著二仁溪與臺南市仁德區對望,與高雄市區繁忙的工商大城風格不同,這是個以農漁為主要產業的寧靜郊區。名喚「湖內」,但「湖」在哪裡?是不少首次來到湖內遊客共同的疑惑。

農漁並盛  古潟湖邊討生活

其實湖內區沒有大型天然湖泊。早期台灣西南沿海有三大古潟湖,由北而南依序是:倒風內海、台江內海、蟯港內海(現今興達港內海),湖內區大部分屬於蟯港內海沙洲、潟湖與浮覆地,因而稱為「湖內」,土壤鹽分高,不利農作,當地居民卻很早便懂得就地取材,將蟯港內海的淺水灘圍堵起來,挖深引水闢成魚塭,區內一半以上都是塭池。

清朝中葉前缺乏水利設施,湖內到茄萣的農田魚塭都是「看天田」、「看天塭」,旱季乾涸,遇到豪雨就淹水,直到嘉慶年間開鑿涵口圳,引蟯港潟湖北岸的二層行溪水灌溉,從此水源無虞、灌溉順暢,湖內、茄萣成為養殖大本營。十七世紀以來,湖內以養殖吳郭魚、虱目魚、白蝦、鰻魚為大宗,尤以鰻魚著稱,一九八七年引進,全盛時期養殖面積廣達上千公頃,與屏東東港、彰化福興並稱國內三大養鰻重鎮,如今雖然多已改養成本較低的虱目魚,依舊是高雄養鰻重要基地。在海埔、海山、劉家等里放眼望去,各式塭池相連到天邊,房舍圍聚中一方方棋盤似的曠野水漾風情,開闊宜人。

鹽質的海埔地也造就了蓮藕盛產, 湖內種植蓮藕的歷史至少超過半個世紀。數十公頃的荷花田分佈於海埔、海山兩里及涵口圳沿岸,清明前後種植,端午節過後荷花凋謝,即可開始採收,如果期間沒受到颱風豪雨襲擊,十月還能再採收一次。海埔地含水少,種出來的蓮藕甜度佳,煮茶熬湯,爽口退火。只是採蓮藕是極其粗重的勞力活,長條狀的蓮藕深埋在泥濘花田底下,至今仍無法以機器採收,農民採收時頭頂烈日,身體一半都得站在爛泥裡,手持鐵耙一鏟一鏟以人工小心翼翼挖掘,稍有不慎非常容易挖斷,萬一「藕斷絲連」,不僅壞了賣相也毀了價格。食慾之秋喝杯蓮藕茶,特別沁涼解暑氣,蓮藕湯則清爽甘美有滋補之效,都是開胃健脾的秋季佳餚,殊不知在甜美食滋味背後,是蓮藕人家道不盡的辛苦。



手作鹹軟物仔只有湖內有

吃蓮藕要對時,但想買到湖內另一項隱藏版名物:粿,則非得起個透早不可。

海埔里信義路一四三巷內的林家做粿已傳承三代,每日作息數十年如一日:中午開始淘米,浸泡三小時,接著磨成米漿,分別加入紅糖、油蔥、肉燥等佐料,分別做成雙糕潤、九層粿、鹹粿、鹹軟物仔、麻糬共五種口味,一種口味僅做一籠。下午生火起灶,花數小時蒸熟,等到放涼、切片分裝完成,已是深夜時分。隔日天未亮,先將預訂的粿分送出去,約莫五點多才將剩餘的粿帶到福安宮前的太爺市場擺攤,數量少,買不到是常有的事。謙虛不願透露姓名的林姓老闆超自豪:「如果八點以前沒賣完,那叫做漏氣。」

 

信義路一四三巷多居住著林姓宗族,擅長製作食粿。耆老林金岸回憶,宗親們原本住在「那菝林」(近田尾里),日治時期因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常改道影響居住安全,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舉村遷居海埔,將製粿技藝帶進湖內,成為湖內傳統糕點發源地。五、六O年代極盛時期,小巷內幾乎家家戶戶以製粿維生,海埔「炊粿村」的稱號不脛而走,據傳連知名的鳳山赤山粿、屏東雙糕潤製作技術也有部分源出於此。

 

如能起早來到太爺市場小攤,一定要嚐嚐的,就是幾近失傳的經典米食「鹹軟物仔」,粿的軟綿摻雜著油炒花生的爽脆,豐富口感令人驚艷。將糯米磨漿加入肉臊、肉汁,蒸熟再撒上油蔥末、花生而成,看似簡單,但要先製作鹹中帶甘的肉臊,再與米漿完美融合互不搶味,在沒有SOP的年代,下手完全仰賴經驗,因製作難度高而乏人傳承,湖內正是全台僅存還在製作生產的地方。

 

九層粿以白米漿和黑糖粉漿交錯,一層蒸熟定型才能再鋪一層,非常費工。正統是黑漿五層、白漿四層,許多店家為了省事,一層當兩層鋪,結果九層變五層,失去外觀的精緻和多層次咬感,而湖內九層粿數數黑漿竟有七層、白漿六層,問老闆為何如此「搞剛」,他爽朗笑了:「安捏卡水啦!

 

 

從產地到餐桌  田野裡的烘焙坊

以旅行角度來看,景點不多的湖內並非觀光熱點,然而不分平日假日,總有不少外地客不辭千里開車或是搭乘台鐵平快車到大湖車站,再轉車進湖內,如此舟車勞頓,不是為了吃喝買玩,而是到一處窯烤烘焙學校拜師學藝。來自嘉義的學員黃小姐已經來了第三次:「手作麵包的麥香,就是特別濃郁迷人。」

 

烘焙學校創辦人郭慧慧二OO四年為了陪伴鄉居的母親,舉家從高雄市區搬到湖內,廣闊的土地與富饒農產,讓她萌生就地取材、一圓烘焙宿願的念頭,取名「黑麵包」是取自「歐包」台語的諧音。「歐式麵包的特性是少油、少糖,很能呈顯出水果的濃烈風味,用在地盛產的鳳梨、蜂蜜、芒果、龍眼、荔枝、芋頭、雞蛋來做歐包、甜點,有非常驚艷的表現。」招牌作品包括傳說中的瑪德蓮,檸檬的微酸清香與蜂蜜的沈厚香甜超搭,柔軟濕潤的蛋糕口感令人傾倒;圓胖柔軟的貝果抹上自製蜂蜜核桃乳酪醬,一個吃不夠,兩個才過癮。

「不只要做自己喜歡的麵包,也希望能加深在地的連結。」郭慧慧未來還想成立小麥學校,徹底落實「從產地到餐桌」的嚮往。「鄉下不是問題,距離不是壓力,只要東西真的好,即便窮鄉僻壤也會有人慕名而來。」

 

善於就地取材的,還有湖內青年陶藝家王明發的玉湖窯,取下高雄海線養殖牡蠣的外殼,研磨成粉做為釉料素材,創作出黑面琵鷺造型的各式杯具,渾厚樸實的「高雄產」在地人文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老教堂、古洋樓、柑仔蜜會社

湖內不大,沿著學校機關集中的中正路、中山路、和平路等主要街道走走,主要景點一次逛個夠。

海埔基督長老教會創立於一九一O年,為北高雄地區重要的古典哥德式教堂,最早以竹子茅草建成草厝,同年就被颱風吹倒,一九一二年改以咾咕石及紅瓦重建,又因腹地不足再次改建,現今第四代建築於二OO三年落成,以歐洲哥德式教堂為藍本,建築特色包括尖頂、花飾窗格、彩色玻璃等,矗立在水泥建築為主的湖內街道上,非常醒目。

 

古建築也保存不少。日治昭和初年落成的陳家洋樓是湖內第一間「樓仔厝」,由於是陳家三兄弟合資興建,因此建成三開間,各有獨立出入口、大廳及樓梯,厝頂為硬山頂、紅色板瓦、脊頭為日式俐落風格,正面以洗石子為飾,女兒牆中央山形飾面以彩帶及仿勳章為裝飾題材,精緻、氣派而敞朗。

 

中山路上的大湖番茄會社被網友稱為「最火紅的廢墟」,火紅的主角卻不是番茄,而是鳳凰花。興建於日治時期,為當年台、日合資經營專門產製外銷番茄醬罐頭的「柑仔蜜」會社,二戰後,一度轉型鳳梨罐頭加工廠,七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加工生產成本提高,台灣鳳梨罐頭逐漸失去競爭力,遂關廠荒廢至今。近年因偶像劇前來取景拍攝,斑駁廠區內的老舊煙囪、紅磚灰牆及百年鳳凰木的花開的孤寂美景一夕爆紅。這兒有多美?來了湖內就知道!


 

黑麵包手造所烘焙學校/ 高雄市湖內區正義二路99號

湖內番茄會社/ 高雄市湖內區中山路一段360號

玉湖窯/ 高雄市湖內區大湖村忠孝街113巷44號

海埔基督長老教會/ 高雄市湖內區和平路115號

福安宮市場/ 高雄市湖內區中正路1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