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跨界推薦 People】To Connect with Land 《風土痣》創辦人 沈岱樺

Profile

《風土痣》創辦人 沈岱樺/

曾任《鄉間小路》雜誌主編/

現為自由編輯、企劃與策展人/

除了獨立出版《風土痣》,繼續從事跟生活風土相關的工作,樂在其中。

 

圖片提供|風土痣

 

把在地風土當成志業

因為碩士論文題目是關於飲食文化論述,沈岱樺在採訪與收集資料過程中,追本溯源了解到飲食的根本,連結著土地上的種種人事物,於是逐步對台灣各地風土生活條件有深入且多元的接觸與觀察,因而決定創辦《風土痣》,希望作為土地跟社會大眾的溝通媒介平台。

 

市面上專門報導農業的刊物相當稀少,沒想到竟有人不計成本代價獨立出版《風土痣》,從土地出發,談農業、飲食,生活與文化。這位「勇氣過人」的創辦人沈岱樺是正港高雄囝仔,高中畢業後才北上東海大學就讀經濟系和淡江大學傳播所攻讀碩士。在論文研究過程中,藉由探訪相關領域專家,她發現到食物的源頭,跟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開始對農村、農業、農作投入更多心思關注,甚至決意以此作為志業。

見微知著觀察在地風土文化

求學階段,沈岱樺常會透過「小地方新聞網」知曉台灣各地農業小故事,也曾到高雄旗美社會大學參加工作坊,經由親身體驗,發現到農村裡還有跟她年紀相仿的新農或小農,以農民市集、產地自銷等方式衍生出新經營文化,她想著或許自己不能真正成為一名農夫,但希望透過自己的文字、企劃等媒體傳播專長,能夠當起農村與社會大眾、乃至於新舊農村文化之間的媒介,作為回敬土地的一種方式。

研究所畢業後,沈岱樺先到豐年社擔任《鄉間小路》雜誌編輯,離開職場後希望繼續從事跟土地有關的工作,便參與「高雄人才回流計畫」,跟插畫家王春子共同出版《風土痣》。創刊時用「痣」取代「誌」為刊物命名,除了有用幽默態度觀察風土世界的意涵,也將土地上農作、人物、民藝等生活標記都可視為土地的痣,給予多一些見微知著的探討與觀察。

對高雄的認識越加立體鮮明

身為自由工作者,婚後定居台中的沈岱樺,經常回高雄探親,也因為工作緣故與高雄有更深的連結。像《風土痣》第一期《種子》中,報導以研究種苗新技術與生產優良種苗聞名的「農友種苗公司」,請到「野上野下」成員周季嬋介紹美濃農人自留種子的故事,還有專文側寫甲仙面臨經濟情勢轉變與自然災害的「有種」拚搏精神。她也跟高雄市農業局合作過,企劃製作《高雄好食譜》、《高雄好食曆》等刊物,2013年並在旗山文化園區策劃「旗遇香蕉王國」展覽。

隨著角色的轉換,觀看角度自然有所不同,沈岱樺察覺到這些年因為關注土地與農村,她心中的高雄地圖變得更加立體鮮活,尤其高雄這塊富饒土地上,有多樣的農作物具與族群,交織出豐富且精采的風土智慧與生活故事,值得被認真看待與傳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