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當期期刊
11848次

【新農閱事】台灣豬,黑白切

「台灣豬,黑白切」書的照片

資料提供|大辣出版

台灣小吃名滿天下,到麵攤、米粉攤、小吃店、熱炒店打牙祭,總少不了來一份熱氣蒸騰、肉香噴飛的黑白切。台灣小吃最繁複的配菜,就是黑白切,而黑白切正是以豬肉和豬雜為最大宗產品;做法看似隨意不羈,其實汆燙燉煮方式費時耗工,而且講究當日鮮宰不經冷藏冷凍,才是美味最高境界。本書以採訪方式收集故事,以散文體呈現北中南各具歷史性與消費口碑的黑白切,用老牌店家推薦肉食,講述豬肉的故事與烹飪、品嚐的講究之道,最終目的是推薦台灣豬的美味與高品質,並一同記錄台灣黑白切文化風貌。

黑白切的插圖
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
黑白切食材以豬內臟為主,也就是「豬雜」,堪稱全豬饗宴,豐儉由人,可以盡享多元肉質與膠質,滋味好極,然而因為前置處理作業費工且賣相粗獷,一般不受精緻餐廳青睞,然而在民國五、六O年代經濟環境匱乏之時,卻是勞動群眾日常補充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在萬華、大稻埕這些老城區,至今仍林立著許多以黑白切為主配菜的食攤,一大清早就熱騰騰供應實惠又飽足的早餐、午餐,由於滋味清鮮、肉味飽足,在講究「原型食物」的今日,連下午市、夜市也開始接力供應。

黑白切是庶民生活小食,菜單價值始終有限,然而豬肉從生產到拍賣乃至於屠宰分切到分送、烹煮,整個過程辛苦且複雜,卻少有消費者能窺其堂奧,因此本書追本溯源,期盼還給黑白切與豬肉職人們應有的美食價值與地位。

內容分為三大部分。《一隻豬的獻禮――從頭到尾》講述豬的本體,以其身上不同的部位,出現在黑白切攤上呈現的樣貌;《幸福的內在美――心肝寶貝》介紹各類豬雜,完全回歸食材本色,「新鮮」就是最大的用心與誠意;《台灣小吃真義與職人精神――日以繼夜》,有店家職人日日起早的勤奮工作,才使得我們得以享用這台灣獨有的日常小確幸。

好吃的東西不在於要加什麼,而往往取決於不應該加什麼。黑白切的減法美學,也正好映照出台灣人性情中的直白素樸與恬淡純真。台灣豬有多好,嚐嚐黑白切便知。明明出自同一口大湯鍋,何以每一種部位與臟器滋味變化如此美妙複雜!最簡單的烹調,最搞工的烹煮講究,成就最豐厚的美味,也是嚐遍各種繁複滋味後,口腹最嚮往的療癒之物。
 
黑白切內容包羅萬象,不同部位的肉或內臟各有不同處理與講究,怎麼吃最佳各有竅門。本書以一日早、中、下午點心、晚餐能吃到的黑白切為主題,用店家的故事來講述台灣豬的各種風味,提供台灣讀者一份有深度、知識與美食資訊的專書,也成為外籍人士了解台灣小吃文化的重要指南。

豬的插圖

出版社:大辣出版社

作者:傅士玲  

定價:4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