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二O二二年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日本每年產生四百七十二萬噸的剩食,主要來自於未使用就丟棄的食材以及廚餘,對應總人口數,相當於每個日本人每年會浪費三十八公斤、一天會浪費一個飯糰大小的食物量。其中來自餐飲業或零售業等事業體的剩食佔百分之五十三,來自一般家庭的剩食則佔百分之四十七。
全民動起來 減少食物浪費
食物從生產、製造、配送、銷售到消費者手上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可能產生食物的浪費。丟掉仍可食用的食物增加處理垃圾的成本,過程中也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現在各國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
家庭造成剩食的原因可能有:買太多食材沒有煮、食物放到過期、過度去除食材的莖或外皮以及食物沒吃完……等。農林水產省從二O二O年起推動「國民零食物浪費運動」,為了增加大家的記憶點,設計出吉祥物「別丟」,授權各單位免費申請使用在名片、菜單、產品包裝、海報等各類文宣品,以便提醒民眾不要浪費食物。截至二O二二年為止,已經有生產者、食品業、餐飲業、機關行號等共八百三十九個單位申請使用。
「別丟」中間的圓圈代表餐盤、下方的兩條線代表筷子,掛著一滴眼淚則是要傳達因浪費食物而感到可惜的情緒。「別丟」喜歡的食物是陪襯生魚片的蔬菜,如海藻、白蘿蔔絲,人生最大的夢想是「零食物浪費」,座右銘則是「好酒沉甕底」
前排先拿 依序選購
為推動減少食物環境省推出吉祥物「即食君」,利用花栗鼠喜歡囤積食物的意象,一方面提醒消費者不要過度購買、囤積太多食品,同時也教育消費者優先選擇貨架前方的商品,避免從後方挑選保存期限較久的商品,有助於減少前排商品因沒有人買而變成即期品或被丟棄食品。
三O一O運動 減少宴會剩食
逢年過節總有不少需要交際應酬的場合,當下往往因為忙於交流而留下許多沒有吃完的食物,造成食物的浪費。二O一一年長野縣松本市率先發起「三O一O運動」,呼籲民眾參加聚會時,在一起舉杯高喊「乾杯」後的三十分鐘,先留在座位上享用美食,再起身與別人互動,宴會結束前的十分鐘,務必再回到自己的座位,品嘗尚未入口的料理。
由地方發起的「三O一O運動」,二O一七年起在環境省的推廣之下,已擴散至全國各地,環境省官網也提供適用於尾牙、春酒、宴會等不同場合的三角立牌圖檔,讓餐廳與飯店都可以下載利用、共同推動減少剩食。
:::
家庭也可實踐三O一O運動
除此之外,松本市政府更將每月三十日訂為「冰箱大掃除日」,提醒民眾要定期檢查冰箱內食物的保存期限,盡快食用不能久放、容易腐爛的食品;每月十日則訂為「無浪費烹飪日」,參考網站的推薦食譜,鼓勵民眾多多利用可食用但經常被直接丟棄的蔬菜莖或皮來做料理。
減少食品浪費推進競賽
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減少食物浪費的具體作法與效益,日本自二O二O年起,每年由環境省、消費者廳主辦「減少食品浪費推進競賽」,邀請推動減少食物浪費的單位參加選拔並予以表揚,以執行內容、成果、影響力、示範性與持續性等五個指標做為評分標準,歷年來得獎者有農場、公司團體、學校及研究單位等,展現出各界致力於減少剩食的多元風貌。
香蕉自由買 堆肥自己來
二O二二年獲獎的都樂食品公司,獲獎內容為「香蕉創造夥伴關係–實現家庭零食物浪費和廚餘回收的『DOLE香蕉道德價值鏈計畫』」。有別於以往在賣場只能買包裝好的袋裝香蕉,消費者在指定通路可用秤重方式來決定購買的香蕉數量並以專用紙袋包裝,不會因為一次買太多擺到過熟而造成浪費,同時減少了塑膠包材的使用。
計畫推動一年半以來,約有五十萬人次參與。若單次購買金額超過一千日圓,則有機會獲得「堆肥專用袋」,將香蕉皮等廚餘放入專用袋中熟成為堆肥,除了能夠在自家花園再利用外,也可以寄送給指定的農業團體使用,進而達到零廚餘和廚餘回收的循環。
2012年至2021年台灣人平均每年製造二十六公斤的廚餘量,該如何惜食、減少剩食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借鏡日本,從不過度採購食材、在家不過度烹煮、出外不過度點餐做起,一步一步從個人到組織來減少剩食的產生,才有機會影響整個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