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當期期刊
4446次

【食路小旅行】高雄茶風土學

茶是臺灣人的日常飲品,飯菜可以隨意,喝茶卻各有講究。全台茶區「百茶爭鳴」,不同產地各有風景,當地風土、環境特性、人文故事,都透過茶湯如實展現。這回我們走進台20、27線公路,緣山而行,找尋台茶版圖不可或缺的一角:高雄茶。
遠眺山區的照片

臺灣茶好,舉世聞名,但鮮少人知道,高雄也有茶產區,分布於甲仙、茂林、六龜新發里、桃源寶山、那瑪夏青山茶區等地,是台灣最南端的高山茶產區。產量方面,雖不及許多老牌茶區,但總面積約一三四公頃的茶園中,有五十八公頃採有機種植,直追南投、花蓮、台東、新北,是積極發展有機茶生產發展、認真守護台茶純淨身份的特色茶區。

一杯茶  一段風土故事
茶樹的生長養成與成茶的風味,因樹種、耕作方式及所在海拔、氣候、土壤、地形、地質等因素而異;一杯茶,無論是水色蜜綠蜜黄、甘醇滑軟的半發酵茶烏龍,還是帶有豐富水果香氣的全發酵茶紅茶,蘊含著茶樹生長過程中歷經的所有風土變化與山水精華。長年以來,台灣人對於茶葉生長海拔高度的執著癡迷近乎一種信仰,好似海拔愈高、代表品質愈好,各種「高山茶」喊價愈是漫天價響,愈顯出身門第高貴不凡。

什麼是高山茶?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定義:「高山茶是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之茶園所產製的烏龍茶。」高雄茶樹大致分佈在海拔八OO至一八OO公尺山區,如真要以海拔論高低,確實稱不上顯赫,但低緯度、高海拔、高氣溫、高溫差的特殊氣候型態,輔以仿清香高山茶揉捻、萎凋、炒菁等方式後製,茶質保有山茶自身特有的清純香氣,茶湯清淨不摻雜,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茶路。

一個人在採茶的照片
暖暖青山  茶在雲霧縹緲間

高一三四線青山巷地處那瑪夏區最北邊的觀日勝地玉打山北麓,屬林業保育署那瑪夏區廿六林班地,西北方隔著楠梓仙溪,與嘉義縣阿里山鄉廿四林班地的茶山部落相鄰。從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氣候型態來看,青山茶區實屬嘉義大阿里山生活圈的一環,茶農也多由嘉義移居而來,一九八七年在此地率先引進高山茶栽種、成立青山製茶廠,並在莫拉克風災後擔任玉打山茗茶產銷班班長的詹德龍,就是第一個從嘉義梅山遷移來此種茶的茶農。

詹宗翰退伍後回那瑪夏接班父親的製茶事業,堅持友善種植、建立產銷履歷、強化品牌包裝,除了青心烏龍與金萱茶,也製作小葉種紅茶。他指出,青山茶區海拔八百至一二OO公尺間,雖不比一般高山茶高,多霧冷涼、濕度高、日夜溫差大,玉打山的屏障適足提供茶樹生長所需的短日照環境,有利於增加茶葉中的含氮和芳香物質。製茶高度仰賴人工,手採一心兩葉至三葉熟度最佳的茶菁,日光與室內萎凋,浪茶(翻茶)引出茶葉香,聚堆發酵、炒菁、揉捻、乾燥,然後是最費工的團揉,其實就是整形,用布包揉茶菁成團,反覆擠壓、解塊,把茶變成球形或半球形,茶的香氣風味具足,口感厚度沈穩扎實、層次豐富,二O二O年拿下全國製茶技術競賽半球形組冠軍,讓那瑪夏茶從此飄出深山,躍入名茶之列。

泡蛇酒的照片
原生山茶園裡的香檳

寶來溪上游的桃源區寶山里是高雄另一個高山茶區,海拔約一三OO公尺,是台南以南最高最偏遠的布農族社區。寶山茶業的興起,有一說是很早便有外地人相中這裡僅攝氏二十度左右的低年均溫度及火山板岩、朱紅泥土的優異土質,帶著茶苗來此種植烏龍茶,另一說是桃源茶樹是台灣特有種野生山茶維喬木大葉種品系,生長在中央山脈西南端,為台茶十八號「紅玉」的父本品種,屹立山頭數百年,近期才被發現。當地二代茶農、哈娜谷原生野山茶工坊執行長杜寶珍說:「族人數百年來與野生山茶樹共存,但沒有喝茶的習慣,只有身體不舒服時會摘茶葉來嚼。」

桃源的台灣原生種山茶野放生長,保有野生茶種的原生氣息;密林陽光照射柔和散漫,有利茶樹葉片蛋白質和含氮物的積累,霧氣重、空氣土壤濕度高,有利葉片芳香物質的增加。莫拉克風災重創二集團部落,為尋求生機,果樹產銷班班長陳秀雲把山茶和部落盛產的水蜜桃種在一起,茶湯有天然淡雅水蜜桃果香、桂花香,色澤紅艷有如紅寶石,被譽為「茶中紅酒」,當年是高雄唯二通過產銷履歷的野生高山茶。沒讓前輩專美於前,護理師出身的杜寶珍注意到康普茶在歐美時尚圈近年正夯:「山茶除了熱泡,能不能有更創新的飲法?」

以自家採摘的野生山茶為基底,加入長輩記憶中的紅茶菌菇,釀就微氣泡有如香檳細緻口感般的「JANKOMBU 珍康普茶」,並成功進駐剛開幕的六龜洪稛源商號亀心Return商行。當原生山茶遇上紅茶菌菇,酸甜香氣層次感與Body厚實感,再次增幅眾人對山茶的想像!

曬乾後茶葉的照片
重返六龜茶金歲月

六龜新發里曾是南部地區除了嘉義阿里山與屏東滿州港口村以外,最重要的茶產區,三、四十年前在新發尖山周邊推廣栽種硬枝紅心和台農八號人工雜交、適合低海拔的台茶十二號(金萱烏龍),是烏龍茶從中國引進台灣後的本土第一代,以溫潤奶香味著稱,農會特地在製茶廠最集中的和平路建造集散倉庫,可惜不敵高山茶熱潮,漸趨沒落。直到「發現山茶」創辦人李勇德與何佳薇夫妻一次前往十八羅漢山踏查時,意外發現本土原生茶種——台灣山茶,沖泡後茶湯清香粗獷富野性,與傳統農法的茶滋味截然不同。

一七一七年《諸羅縣誌》就有關於山茶的記載:「水沙連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台灣原生山茶長在無肥無藥的山稜野林,天生天養,茶菁有濃綠、暗紅甚至暗紫色,野性很強,且抗病蟲力極佳,不用噴藥施肥或修剪梳枝,就能長到一層樓高以上。兩人決定進行復育,一個學種植,一個學製茶,無毒野放管理,讓山茶與自然共生,春季採收,夏秋冬三季留養,留養期間不施肥、不打藥,讓茶樹緩慢自然孕育積累所需養份,在沒有人工肥料干預下,茶湯呈現原始的清透感,平衡、豐富、純淨,富含氣韻寧靜的山野氣息。

相對於「發現山茶」堅持山上茶園要留給大自然,不對外開放參觀,「欣園製茶」的徐盛暘則熱烈敞開茶廠大門,辦茶席、茶藝教室、茶園巡禮、採茶、揉茶、茶染、茶餐等,走六級產業的產地觀光路線。「山茶熱潮像一陣旋風,每個茶農都希望乘風而起。」看著街對角傾圮荒蕪多年的農會茶葉集散倉庫,他心有所感:「茶農必須創新轉型,走出自己的路。」

身負振興老茶廠重擔的「茶三代」徐盛暘認為種茶製茶必須傳承,而茶飲茶香必須普及,能像烏龍、包種般扎根於台灣人的飲食日常,產業才能永續。他將原生紅茶茶葉、水、醬油加入雞蛋醃漬,製成山茶茶葉蛋,成功吸引人們為了這顆蛋遠赴六龜;在特定節慶用當地時令野蔬食材製作山茶便當,搭配茶香飽滿的茶葉蛋,簡單樸實卻極具風味。

二O一八年,老字號華興製茶廠以台灣山茶製作野蜜紅茶榮獲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簡稱ITQI)風味絕佳獎二星及世界茶聯合會舉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二O二二年再拿下台灣ITCE國際咖啡茶品評鑑優質白金獎,打開台灣山茶躋身國際的入口,帶動山茶身價水漲船高。

山茶餅的古意新潮感
早期山茶粗分為青茶、紅茶,現跟一般茶葉一樣,已經可依發酵與焙火程度細分為「紅黃青綠白黑」六大茶系,在六山十八共好平台、六龜山茶故事館、亀心Return商行、十八羅漢山服務區,都能品飲單品山茶野放不羈的自然況味。六龜老餅舖清甘堂則將山茶磨成極細末製成山茶餅、豆沙餅、龜餅,層層如浮雪般的餅皮包裹綿密細緻的山茶餡,佐以傳奇般的山茶故事入口,滋味絕妙,原本呈半歇業狀態的餅店,再次門檻踏穿。第三代老闆蔡明進感性地說:「山裡的孩子心中都有一塊屬於山茶的記憶,飲茶也好,呷餅也好,希望這樣的記憶能隨著山茶復興,年年代代流傳下去。」


Info

青山茶業  高雄市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里青山巷10號 0932-981-546

欣園製茶  高雄市六龜區和平路43號  07-679-1527(山茶便當需預約)

發現山茶  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和平路271號 0989-558-187 

華興製茶  高雄市六龜區和平路145-1號  07-679-1008

珍.康普茶  高雄市桃源區寶山巷  0912-169-689

 

Info

六山十八共好平台 高雄市六龜區復興巷37之15號 0905-635-652

十八羅漢山服務區 高雄市六龜區復興巷66號 07-689-3999

六龜山茶故事館  高雄市六龜區和平路223號 07-679-1668

亀心Return  高雄市六龜區華南街37-47號(洪稛源商號) 0958-362-167(週六~週一營業)

清甘堂  高雄市六龜區民生路31號 07-689-1127 (週五~日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