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蔬果‧小農雜學力
第一本校園食農全紀錄
資料提供|幼獅文化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任何教育,都以從小扎根效果最佳;在孩子的人格身心發展階段,基礎概念建立得愈穩固,未來成長的方向和姿態愈能端正不偏廢,剛起步的食農教育尤其如此。
「食農教育法」通過後,學校老師設計農業教育課程有了重要依據,再加上政策鼓勵,讓許多有心的老師在各自的學校及專業領域裡,經營各種有特色且具創意的食農教育內容;透過教育,將農業豐富有趣且帶有生命力的價值感傳遞給下一代,重建臺灣囝仔對農業的認識與鄉土認同,建構正確的飲食與健康觀念。
12堂食農課程X 6項農作知識補給 = SDGs實踐
本書紀錄高雄市區一所都會型學校的師長們,在有限條件下,從揉土開始,舉凡勞動技巧,生態學知識的研究,有機質回收再利用的永續循環,到烹調廚藝的精進,社群數位平臺的分享傳播等技術的建立,課程開外掛兼容異國美食文化體驗、味覺體驗、生態營造、行銷、設計、品牌、模擬商業活動等,甚至跨領域學習時下最新的SDGs議題等,都一一詳實記錄。
高雄市區高樓林立、人車雜沓,夾在其中的小學校園要找尋一處沒有被水泥覆蓋的土地並不容易。然而高雄市農業局送給學校一大把蔬果種子,就像一個引子,校長、老師帶頭,開始整理教室前花臺,將花臺上的強勢外來種植物清除,種下多樣蔬果小苗。從此開啟了一場農耕,飲食,生態,人文,藝術交融的食農教育體驗。從幾個班級到全校師生,接著家長投入,更引進各方面支援的力量,激起整個生活社群人的興旺活力。
都市裡的食農奇蹟
農作是一項必須專注投入的事業,要有勇於付出勞動的毅力,具備不離不棄的責任心,勇於面對種植失敗的挫折,才能期待豐收,共享成果。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學生透過討論,自由發揮創意,每位學生都能真實體驗到最豐富完整的教育內涵。
本書是一本書寫、紀錄真實經驗的精彩文本,兼具實用性的科普知識與激勵人心的勵志情懷,並完整揭露各種教學心法,讓有心從事食農教學的老師有清晰的步驟、方法與建議可參考依循,減少備課壓力與時間,提高教學意願,確保執行成果,是有意從事食農教育工作者極為實用的參考書,同時也讓每個同樣懷抱「半農半X」理想的你我,一起見證了城市裡得來不易的食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