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當期期刊
9242次

【Travel 高雄小旅行】美濃休區 夏季採集野帳

美濃休區

夏季採集野帳

美濃休閒農業區涵括美濃都市計畫區、中正湖風景特定區及非都市土地,身處「非山非市」的美濃農民在夏季經常變身採集達人,上山採筍、採摘野生破布子、野蓮、福菜,捕撈蛤仔、田螺、泥鰍、青蛙,運用對環境的深刻認識與發掘原生食用植物的能力,為自家餐桌增添菜色,也構築出美濃飲食獨特多元的風味基調。

天色迷濛,美濃北面的月光山在晨曦中隱隱延展出起伏有致的山體曲線。美濃人常說:「早起三朝抵一工,早起三年抵一冬」野蓮農們趁著空氣中仍帶著幾分涼意,紛紛下田搶收,別看翠綠修長的野蓮在甩動中漾起陣陣水波,像詩般的柔美療癒,再晚一點,當太陽開始發威,穿著青蛙裝泡在水田裡照樣高溫難忍,辛苦倍增不說,熱中暑的風險也會遽升。「十點多將就收工轉屋去囉!」阿婆抬頭望了一眼愈來愈亮的天空,喃喃說:「日頭當烈,晒到頭那暈暈,忍毋核啦!」
 

農閒人不閒的採集文化

美濃休閒農業區於二〇一二年劃定通過,為高雄地區第四個成立的休閒農業區,範圍從台二八線以北的雙峰山、月光山、靈山一帶,涵括福安庄,開庄老街永安聚落、廣興庄到中正湖周邊一帶水岸濕地,面積二八六公頃,是高雄休閒農業區中幅員最小的一區。初夏六月來到這裡,只見山頭綿延、水圳幽靜潺湲與處處休耕的農田,田野間除了幾個賞鳥人癡立守候,幾乎不見人影,偶有三兩隻水雉在水間出沒覓食或悠哉曬著太陽。
 
 
「夏季的美濃,大多數農民都放暑假去了。」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溫仲良表示,傳統上,一期稻作結束後,為了避開即將到來的汛期與颱風豪雨好發時節,加上夏季高溫多雨,葉菜生長不易,許多農民乾脆休耕讓土地恢復地力,有人則加減種些再生稻之類的粗放作物,萬一被大水沖走也不至於太心疼。
 
然而客家庄以勤儉為貴,土地暫時休息放養沒關係,人可不能閒著。為了填補休耕期間的損失、同時補充主食之外的副食來源以減少買菜支出,農民會進入山林田野間梭巡,採集原生的野菜雜草加菜或到市場擺攤叫賣。本地夏季野菜濟濟:山上的竹筍,水岸的破布子,田邊的野蓮、尖瓣花、福菜(鴨舌草)、龍葵都十分普遍,共同特色是生命力超強,只要有一方水土、陽光和雨水便能自生自長,而且取之不竭。臨居河溪的農民則會趁著汛期或豪雨過後「渾水摸魚」的天賜良機,到每一處溝渠埤圳、湖潭與水田間,尋找撈捕被大雨從底棲地打到淺水區的吳郭魚、大肚魚(柳條魚)、鯰魚(土虱)、白哥仔(粗首馬口鱲),釣青蛙、塘虱,撿拾蛤仔、田螺、蝸牛、泥鰍等淡水河蝦小魚生物,帶回家打牙祭,或醃漬封藏作為備用食材,在颱風季來臨前短暫的農閒時光,打造出饒富美濃客家菜以外的另類飲食風景。
 
 

「野」、吃「粗」、超「食」尚


野菜泛指未經品種改良、沒有農藥肥料挹注,只要季節、環境適當就可自然生長的可食植物。早期台灣民生窘迫,隨處可得的野菜是一般人度小月的「救命菜」、「救荒菜」,如今在自然飲食風潮與糧食危機雙重帶動下,被視為兼具環保、低碳、自然粗食、振興農村經濟等多重效益的「食」尚潮流,以及極端天氣下明日餐桌的菜源之一。美國心理學家羅素.康威爾在《鑽石之地》書中提出以野生飲食的新概念:「每個人都能在自家後院找到鑽石。」美濃休區也有兩顆特別閃亮的「鑽石」風味野菜,除了眾所週知的野蓮之外,還有台灣鯛。
 

台灣鯛即「優質化的改良吳郭魚」,透過歷代大規模的改良品管養殖,土味不復再見,昔日的低價魚種馴化爲台灣在地的獨特品系、肉質鮮美的高級魚鮮,產量名列台灣十大養殖魚之首,美濃與湖內、茄萣則是高雄最主要的台灣鯛產地。溫仲良指出,採集憑藉的是對食用動植物的知識,以及對於生活環境的感知,不僅是品嚐農村野味或生活野趣,更重要的是尋回過去人們珍重食物的態度與心意。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因此與美濃最大的台灣鯛餐廳合作,特別選在夏季舉辦食魚活動,由養殖業者與餐廳主廚帶領小學生識魚、吃魚、學會煮魚,認識家鄉特有的採集傳統習俗與養殖文化,未來會將範圍延伸至野蓮、福菜、摸蛤仔、釣青蛙等採活動,讓孩子們認識採集農業的知識與技能,學習如何與自然共存的生存智慧。
 
從野生水草變身地域佳餚
 

如果說白玉蘿蔔是美濃經典的冬日產業地景,夏季就是野蓮了。學名「龍骨瓣莕菜」,原產於中圳埤(現中正湖),早年埤塘會在端午節與雙十節之間排水,居民便趁著水位下降時採集野蓮食用。八O年代末,農民鍾華振從中圳埤取種,在自家池塘中馴化栽種野蓮,採收清洗後載到粄條店、餐廳兜售,水潤爽脆的口感引發眾人驚艷,隨著媒體報導聲名大噪,現為美濃區蔬菜產銷班第十八班班長的李煥生展開精緻化管理後,更具商業價值,吸引眾多農民競相投入相關產業。


說野蓮是現今美濃最強野菜,一點都不誇張。在地烘焙坊推出野蓮麵包、野蓮吐司,甜點店限量版的野蓮豆花,都是不預約很難買到的搶手逸品。李煥生的「李氏野蓮家」與型農彭鈺文的「美濃水蓮妹」則是美濃唯二推出「一日農夫」體驗、導覽、解說活動的野蓮田,遊客可以穿著促咪的青蛙裝入水採洗野蓮,炎夏裡分外暢快清涼。野蓮田甚至成了生態保育站。近年鳥人與農民偶然發現有水雉飛來野蓮田覓食,非常振奮,爭取經費在中正湖圈起一方保留區進行復育。由於野蓮葉片小而輕薄,較難支撐水雉行走,特別加種菱角,以吸引水雉築巢育雛,營造「水雉+野蓮」的共榮之道,只盼把候鳥變留鳥。無論如何,野蓮從日常野菜到發展出完整產業鏈、甚至擴及生態營造,三十多年來,從三分地一路拓展至上百甲,全台百分之九十九野蓮產量都集中於此,取代菸葉成為美濃獨門產業,創下國內「野菜經濟」的典範傳奇。

百年水圳的漂流冒險


早期美濃都是看天田,農民搶水械鬥時有所聞,直到一九一一年日本政府為開發南隆農場及提供高雄港與旗山糖廠所需電力,引流荖濃溪水開鑿獅子頭圳並興建竹子門發電廠,從此解決了美濃的灌溉問題,乾地變良田,一期變三期,農業環境整個大升級,灌溉受益面積達四千多公頃,開啟了美濃至今輝煌傲人的農業發展史。
 
 
百年歷史的獅子頭圳除了做為美濃重要灌溉農業用水圳,夏天還是居民玩「漂漂河」的秘境,這可是連濱海、臨河的鄉鎮居民也羨慕不已的超人氣天然玩水設施。水圳旁的獅山社區與瀰濃社區把每年七、八月「騎竹筒泅水」的傳統競賽」改良成玩水遊程,可在百年古橋下體驗長約數百公尺的水溜滑梯、划水道、露天漂漂河,有人自帶泳圈甚至輪胎來玩,享受山間泛舟的清涼漂浮感。結束漂漂河濕背秀,特別神清氣爽,到水橋旁老雜貨店買零食麵包墊墊肚子或在東門冰果室大啖剉冰,感受聚落老派生活的風韻。或是走遠些,去位於中正湖後方的廣進勝體驗油紙傘DIY,去美濃區農會未來超市採購伴手禮。
 
 
到了年底,美濃土生土長的「小地藝術季」就要登場,生產者、工藝者、舞者、表演者齊聚美濃,各式大型裝置藝術加上特色餐食、工藝創作、藝文表演,農地瞬間變身藝術生活場域,「地方創生」玩得出色又精彩!因為疫情而暫時無法出國?不必覺得太可惜,美濃也有不輸日本鄉村的魅力,現在去,正對時!
 
 


 
 

Info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高雄市美濃區中山路一段23號(07)681-3192
里長台灣鯛/高雄市美濃區中正路二段701號(07)683-1611(每週二公休)
廣進勝油紙傘/高雄市美濃區民權路47號(07)681-3247(不定時公休)
美濃水蓮妹/高雄市美濃區廣興街570巷10號/0915-260-965
李氏野蓮家/高雄市美濃區中圳里環湖路81號0937-937-662
啖糕堂/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街197號(07)681-9764(每週一公休)
瀰濃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美濃區中山路一段163之3號 (07)681-7969
獅山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美濃區獅山街57號(07)685-2693
美濃區農會未來超市/高雄市美濃區雙峰街1-17號(07)681-5001
小地藝術日 0982-249197(2022年12月10、11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