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的都叫樹
My Plant Friends
資料提供|大塊文化
現代許多人足不沾泥、五穀不分,田裡沒看過的作物都叫菜,因此,路上不知道的都叫樹,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馬路的行道樹、路面縫隙萌出的小花、公園的茵茵草地、路邊小販兜售的節日花朵……植物無所不在,緊密連結起我們與自然,也療癒我們因緊張生活而疲憊不堪的心靈。對《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來說,植物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童年到少女到成家,她蒔花植草、插花、拍花,也畫花;從自家餐桌到庭院花園、街頭、乃至於在各國各城的旅途中,她聊日常花事、栽植記憶,寫野外尋訪的偶遇,也談每日與植物的邂逅。
全書分為六大章節,收錄作者多年累積的攝影與畫作,是對於日常生活的深情凝視,是對青春生命的回望,也是對自然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探問。


植物是童年的陪伴。家裡從不乏植物,梔子花、矮牽牛、茶花;那一方小院落,是引作者進入植物世界的渡船頭,父母親是指點迷津的舵手。這些植物朋友,知道名字的也好,不知道的就都叫樹,在小女孩心中種下終生的嚮往。
植物是青春成長變色的伊始。一身反骨,卻未必刻意叛逆,少女時期獲贈第一棵植物,是來自大人信任的象徵,也是被託付的責任。青春的躁動自此漸變為金黃的完熟。
植物是家裡隨順的室友。有植物所在的地方就是人家。圓椒葉草、美鐵芋、忍冬……陽台上盡是八方飄來或動物帶來的野草花,或不時撿拾被人棄置的植物,與這些「室友」的緣分有其興衰起落,只需悉心照護珍惜。

植物是在路上偶遇的旅人。跳脫日常,離開熟悉的地方,再也沒有比旅途上的植物更美的景色:氣味濃烈的白瓣紅芯小花雞屎藤、一整樹金黃或艷紅的火刺木。倫敦邱園目不暇給的辛
夷饗宴;徒步瑞典小島與森林,以為整個世界都被歐石楠、杜松子、藍莓、蔓越莓充滿。
植物是餐桌上的滿足美味。植物可觀亦可食,破布子、洛神花、柿子;如果有座花園,那就是天然的食物儲藏室,隨著季節隨時更迭餐桌美味,那該有多好?
植物是夢想與盼望的種子。植物未必需要人類,但人類絕對離不開植物。我們不自覺受植物之美吸引,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亦無一不扣緊植物。
如果你願意,可以從這本書開始,靠近不認識的植物,打開感官欣賞,發掘植物蘊藏的美麗與智慧,在充滿各種擠壓的生活中,讓植物就像一道道虹光,繽紛映照我們的日常。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古碧玲
定價: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