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當期期刊
11827次

【跨界推薦】台灣果醬 世界發光 小甜心手工果醬執行長 劉彥雯

惜食,也惜愛
發現女兒罹患罕見疾病威廉氏症,基因缺陷造成心臟和肺動脈異常時,劉彥雯曾極度擔憂徬徨,但決定堅強面對:「家長如果不勇敢,怎麼帶孩子走出病痛。」由於威廉氏症孩童吞嚥不易,於是想到運用內門、旗山、美濃等地盛產的水果自製副食品果醬。一瓶果醬,是母親為孩子打造最營養天然的果實豐味,也是對珍惜台灣風土的寶貴心意。
劉彥雯側拍照
台灣果醬職人品牌近年在世界級果醬大賽中接連發光,小甜心手工果醬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彥雯是其中之一。以二O二四年來說,寄出十三瓶作品參加英國世界柑橘類果醬大賽,榮獲二金二銀三銅以及六個評審推薦獎,可說是彈無虛發、大獲全勝。接著在日本柑橘果醬大賽中獲得一金一銀一銅,創下連三年在日奪金佳績,再次讓台灣水果及農產品的魅力,驚艷全世界。
柑橘類果醬照片

留存每一季的美好
為了照顧罕病兒,原本就對料理有興趣的劉彥雯多方考量,決定投入果醬研發。「無論中西餐還是烘焙都需要一氣呵成,但果醬製作可以分批分階段,而且高雄盛產各種水果,量多味美,是製作果醬最好的天然資源。」買料理書自學、勤跑食品材料行進修,第一次製作的百香果鳳梨果醬卻失敗了:「糖加得不夠也沒有糖漬,沒加檸檬汁定色導致褐變,顏色香氣口感通通不對。」

她擷取經驗、迅速修正,以法式製醬的手法,蜜漬一晚再小火熬煮,擴大食材應用,積極開發創意風味。堅持使用台灣在地原料,例如旗美地區的香蕉、內門木瓜、大樹鳳梨,或是嘉義的柑橘與黎檬、台東的臍橙、屏東茉莉花⋯⋯都是觸發靈感的取材來源。除了規格品,也以惜食概念出發,使用外觀不美但品質一樣好的格外品,透過加工技術,延長農產品的食用效期並減少農廢棄物的產生。同時與社區農民合作,將農特產結合果醬,推出特色地域伴手禮,像是杉林社區的鳳梨木瓜果醬、檸檬鳳梨果醬,六龜區公所的紅肉李、芒果柳橙及金煌芒果果醬禮盒,也跨市與台南左鎮社區共同研發葛鬱金芒果果醬,葛鬱金火龍果果醬。果醬有如魔法使,讓蔬果變化出多層次美味。「很多農民嘗過果醬後都很驚奇,說種田一輩子,現在才知道自己的水果可以這樣吃,而且這麼好吃。」
果醬禮盒照片

劉彥雯認為果醬製作如同處世,愈單純愈好。期盼為台灣農產打開另一扇門,讓每一季水果風味留存在瓶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餐桌風景,從中領略風土滋味。回首十年來時路,她充滿感謝:「家有罕病孩子並不是磨難,而是孩子們認為你能勝任,才會選擇你成為他的爸媽,即使育兒路比別人辛苦,但也能遇見別人看不見的風景,甚至激發出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
得獎照片

Profile
1985年生於高雄美濃,2016年為照顧罕病兒創立小甜心手工果醬,使用台灣水果,擷取其特色優點,創造出專屬台灣風土滋味的果醬,屢獲國際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