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生命的原點
美食旅遊作家 楊路得
筆尖下的港都 美食旅遊作家 楊路得
謙稱「沒做過什麼出息事」的楊路得,其實是位產出豐富的旅遊美食作家。大學畢業後,經歷結婚、生子、遷居等人生重要歷程,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勤於上山下海踏查的腳步和寫作的雙手,卻幾乎沒有停歇過。
「為家鄉寫書一直是我的心願。」楊路得說,正如小說家海明威著作《流動的饗宴》被視為最富人文氣息的巴黎遊記,她也期望以自身豐富的旅行經驗走訪高雄大街小巷,以飲食為主題,希望透過寫作來改變也保留美好傳統的家鄉。幾年來走遍三十八區:去愛河沿岸找野生烏魚,去前鎮漁港尋訪船員私房美食,去半屏山挑戰十碗碗粿,遠赴甲仙山區吃野菜和芋冰,鑽進被她形容為「活生生農產博物館」的菜市場:頂著盛夏豔陽,跑到蚵仔寮魚市買鮮度一流的鮮魚、生魚片,過海到旗津市場吃魚丸、炸豆腐,去左營果貿市場採買媽媽眷村菜、老兵饅頭,為了追尋愛玉蹤跡,從桃源、梅山一路追到三民市場。驚人的是,再遠,她都堅持搭公車。「有些地方班次並不密集,行程不容易規劃,以前的自助旅行經驗正好派上用場。」她表示,傳統市場或許沒有超市精緻舒適,卻最能展現高雄日常真實純樸的一面,而「公車+步行」更是深度認識城市最好的方式。
尋找高雄的百樣滋味
她自許是「永遠的正港高雄人」,關於飲食的種種喜好,根深蒂固的隱藏在DNA中。住宜蘭時,幾次突然想吃虱目魚,跑遍市場竟然找不到,有次遇到小販開卡車從南部運上來賣,興奮的一口氣買了好多條,憑著記憶,一半切大塊油煎,剩下一半熬湯。她頗自得:「光看吃虱目魚吃得這麼內行又豪邁的,就知道是南部人。」
她視美國廚師作家Anthony Bourdain為偶像,為了不負美食作家之名,她發奮用功,考上中、西餐證照,進入餐廳當起廚師,為的是希望自己的飲食文字更具備專業論述與實務經驗的基礎。於她而言,書寫是精神的餵養,烹飪是身體的飽足,兩者缺一不可。
「身為一個高雄在地女子、人妻、人子與人母,回到高雄,感覺無比踏實。」楊路得感性地說:「高雄,孕育了我們。她看著我們哭、我們笑,看著我們崩潰決堤,看著我們手舞足蹈。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最怡然自在的地方。」
歡迎,來到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