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農介紹

型農介紹
0935次

劉思妤我的突破就是「一定要鼓起勇氣至少試過一次」

個人特色

在劉思妤自家水果攤位前,只要是鳳梨產期就能遇見她笑容滿面地站在一箱箱金黃飽滿的鳳梨旁,熱情地向前來購買的顧客介紹每一顆果實的獨特之處。她的言語中透露著自信與專業,讓人難以想像,這位如今在鳳梨銷售上如魚得水的農家媳婦,曾經因為成為「農婦」而感到忐忑不安。

婚前的劉思妤,在娘家的補習班擔任櫃檯行政人員,過著與農業毫無交集的生活。結婚後,她來到先生家族世代經營的鳳梨農場,開始了新的生活角色轉變。起初,她擔心自己能否適應農村生活,甚至擔憂是否能在這個鳳梨大家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以為農家的媳婦一定要下田、曬太陽,還得應付許多繁重的農活,但結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劉思妤笑著回憶,家中的鳳梨農場運作有條不紊,田間工作由家族成員各司其職,幾乎不需要她插手。

真正需要劉思妤發揮所長的,是鳳梨的銷售與推廣工作。身為家族的一員,她的任務是將自家鳳梨的故事與特色介紹給消費者,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片土地孕育出的甜美果實。起初,她對於直接面對顧客感到緊張,擔心自己是否能清楚表達農場的理念與產品的價值。但在丈夫與家人支持下,她決定鼓起勇氣,至少試過一次。

「只要一開始,後面的每一步就不再那麼困難。」劉思妤開始學習如何解說鳳梨的品種特色,甚至親自品嘗並記下每一批鳳梨的風味差異,讓自己能更準確地回答消費者的提問。她用心經營每一次的顧客互動,不僅介紹鳳梨,還觀察顧客吃完後的反應,細心記錄下所有的回饋。「當我看到顧客滿意地微笑,或者聽到他們說『這真是我吃過最甜的鳳梨』時,那種滿足感真的是無可取代。」她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將鳳梨外送到鄰近國小的童軍活動現場給小童軍們享用,自己的孩子也是這群小童軍之一,當時小朋友搶著吃都吃得津津有味,當時真的感覺到莫大的幸福及成就感!

現在思妤還會跟著型農夥伴到農會辦理的食農體驗活動中擔任助手,趁此學習食農體驗親子教育的內容,她很開心自己慢慢地成長,她說:「突破自己的框架,真的需要勇氣,但只要嘗試一次,或許就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比想像中更多。」思妤逐漸在農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價值,也期許自己要透過推廣農業讓人感受農村的人情與溫度。在她的推廣下,這些鳳梨不只是水果,還成為一段段連結土地與人的故事,帶給顧客滿足,也帶給自己無限的成長動力。

在劉思妤自家水果攤位前,只要是鳳梨產期就能遇見她笑容滿面地站在一箱箱金黃飽滿的鳳梨旁,熱情地向前來購買的顧客介紹每一顆果實的獨特之處。她的言語中透露著自信與專業,讓人難以想像,這位如今在鳳梨銷售上如魚得水的農家媳婦,曾經因為成為「農婦」而感到忐忑不安。

婚前的劉思妤,在娘家的補習班擔任櫃檯行政人員,過著與農業毫無交集的生活。結婚後,她來到先生家族世代經營的鳳梨農場,開始了新的生活角色轉變。起初,她擔心自己能否適應農村生活,甚至擔憂是否能在這個鳳梨大家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以為農家的媳婦一定要下田、曬太陽,還得應付許多繁重的農活,但結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劉思妤笑著回憶,家中的鳳梨農場運作有條不紊,田間工作由家族成員各司其職,幾乎不需要她插手。

真正需要劉思妤發揮所長的,是鳳梨的銷售與推廣工作。身為家族的一員,她的任務是將自家鳳梨的故事與特色介紹給消費者,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片土地孕育出的甜美果實。起初,她對於直接面對顧客感到緊張,擔心自己是否能清楚表達農場的理念與產品的價值。但在丈夫與家人支持下,她決定鼓起勇氣,至少試過一次。

「只要一開始,後面的每一步就不再那麼困難。」劉思妤開始學習如何解說鳳梨的品種特色,甚至親自品嘗並記下每一批鳳梨的風味差異,讓自己能更準確地回答消費者的提問。她用心經營每一次的顧客互動,不僅介紹鳳梨,還觀察顧客吃完後的反應,細心記錄下所有的回饋。「當我看到顧客滿意地微笑,或者聽到他們說『這真是我吃過最甜的鳳梨』時,那種滿足感真的是無可取代。」她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將鳳梨外送到鄰近國小的童軍活動現場給小童軍們享用,自己的孩子也是這群小童軍之一,當時小朋友搶著吃都吃得津津有味,當時真的感覺到莫大的幸福及成就感!

現在思妤還會跟著型農夥伴到農會辦理的食農體驗活動中擔任助手,趁此學習食農體驗親子教育的內容,她很開心自己慢慢地成長,她說:「突破自己的框架,真的需要勇氣,但只要嘗試一次,或許就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比想像中更多。」思妤逐漸在農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價值,也期許自己要透過推廣農業讓人感受農村的人情與溫度。在她的推廣下,這些鳳梨不只是水果,還成為一段段連結土地與人的故事,帶給顧客滿足,也帶給自己無限的成長動力。

主要產品

圖片-鳳梨

鳳梨


觀看更多

展售會訊息/相關報導

媒體名稱 新聞標題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相簿

回清單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