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跨界推薦 People】留住最美麗的高雄 文化愛河理事長 許玲齡

藝術根植在地 因為美所以守護

文化愛河理事長  許玲齡

台灣土地獨特而美麗,但人們卻對它的了解甚淺,因此她成立無願讀書會,首堂課程就是「認識台灣」,並成立文化愛河協會,就此投入愛河整治的公民運動。

許玲齡是高雄市資深的文史工作者,也是高雄公民運動的先驅,一九九四年創辦文化愛河協會,致力督促政府積極整治愛河、重塑河岸文化,近年致力於培訓新一代的文史解說人員,希望能把過往記憶中美麗的高雄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牢記並學習守護,這座城市逝去即難再現的美麗風景。

出身岡山的許玲齡對花草植物特別感興趣,小時候見過綠油油的橋頭糖廠更讓她著迷,不過囿於父母的傳統觀念,求學時只能捨棄興趣,選讀據說「就業比較容易」的會計統計系。畢業後回到高雄任職船運公司,又進入父親的土地開發公司、走遍全高雄,婚後則是扮演全職的家庭主婦,生活看起來平凡又順遂,任何誰也想不到日後她竟會成為公民環保運動的健將,而一切竟是源於一堂美術史。

由時間、空間、人文交疊累積之美

當孩子長大、許玲齡逐漸有了空閒,決心重拾興趣,參加陶藝、美術等課程。「聽過倪再沁與林谷芳兩位老師開講的美術史後,以往許多認定『理所當然』的事全都不一樣了,原來環境是需要費心保護,才能呈現美麗風貌的。」她開始接觸藝文及環保活動,偶爾串場搖旗吶喊。一次參加連續廿六天參觀歐洲各美術館的行程後,驚覺國外面對藝術,看重的是啟發人內在的深層表現以及與在地文史呼應,而非台灣教育所偏重的技藝工法、畫面美感。

從歐洲回來後,她開始以不同藝術視角重新檢視台灣這塊土地,發覺它是如此獨特而美麗,但人們對它的了解和保護卻屈指可數,因此與幾位同好成立專門探討藝術、人文歷史的無願讀書會,首堂課程就是「認識台灣」。一次與會員同登柴山,在談著愛河的美麗與哀愁時,決定成立文化愛河協會,她就此投入愛河整治的公民運動,後來更擴大至其他老社區與建物的田調、濕地保育、老樹等議題。

在許玲齡眼中,高雄有好多美麗卻不為人知的地方。「它們的美並不是平面視角的風景,而是由時間、空間、人文交疊累積的藝術品,例如駁二、紅毛港、鹽埕、愛河、龜山等等。」她常帶領年輕人與外地友人走訪這些地區,分享在時光痕跡下的美麗風華,傳播守護在地文化的種子。近年也深入傳統農村,教授導覽解說課程,對於高雄物產也十分讚賞,尤其六龜的木瓜和金煌芒果的美味,更令她印象深刻。她認為,傳統農村無須妄自菲薄,每個地區都有獨一無二,令人著迷的珍寶,只要願意用心去發掘。

Profile
許玲齡
1973年生,高雄人,國立成功大學會計統計學系畢業,專長口述歷史田調、文史展覽企劃、藝術文史導覽培訓,經歷包括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理事長、無願讀書會會長、高雄市綠色協會理事、台灣溼地聯盟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