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三十而立 活力飛馳 II

返鄉從農  遇見新幸福

型農回家從農的理由不盡相同,家人、夢想、理念,往往是最大公約數。找到夢想不容易,堅持理念不簡單,型農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建立圓夢的起點,用青春實踐美好的農業夢想。
 

發現.山茶的何佳薇很早就離家到北部工作,先生李勇德在花蓮擔任海巡,一個月見不到幾次面,是許多現代夫妻迫於無奈的生活寫照,兩人一起回六龜種野生山茶後,一個學種植,一個學製茶,為了興盛台灣原生山茶應有的茶香年代攜手努力。

盛昔農品趙弈馮 從前常為了採收、用藥等問題跟媽媽意見鬧不合,一吵架就離家外出工作,如今接下老母親心心念念的十二甲地,責任自己扛,才了解做農一點都不簡單。

李芭住燕棗的李宗恩、李正文兄弟倆在棗子與芭樂園長大,一個念餐飲、一個學復健,與農業毫無相關,但自家果實清脆可口的滋味和土地溫度卻像剪不斷的臍帶般緊緊相連,兩人先後辭職回到燕巢,以土滋養,以地維生,心裡分外踏實,他們說:「有土地、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做實囝仔陳坤山則是從小立志當農夫,「忤逆」了不希望他從農的阿爸,偷偷承租農地,偷偷種植小番茄,如今他的麗金小番茄已是阿蓮區的主力品種,他很慶幸當年堅持下來:「人生沒有回頭路,『勇敢做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抉擇。」

歸鄉,是為了找到自己的舞台,冒險、辛苦都是必然,因為這條相對人少的農路向來充滿挑戰。青春不長,請為自己勇敢。


勇者傳說  改行出頭天

人人都說轉業難,殊不知改行投入「看天吃飯」的農業,更難。然而就有一群勇於挑戰的型農,放棄體育國手、軍人、大學教授、醫護等頭銜回到田間,用原本握球拍、執教鞭的一雙手,打造出一頁頁令人驚艷的高雄農業傳奇。
 

出身高雄旗山的弘運吉食郭泰呈悠綠客檸檬莊承翰都曾是體育國手,一個打棒球,一個騎單車,都因為心繫家人和土地回到高雄。郭泰呈從決定務農的那一天起,每天至少花十二個小時學習種植香蕉與田間管理知識,用「一球入魂」的精神,為快熟、不易存放的旗山香蕉開發出多項加工食品,成功開發新市場。莊承翰以檸檬品種名稱Eureka作為自創品牌,推廣黃檸檬與手作檸檬乾,用運動員的拚勁,帶動國產檸檬「點綠成金」,打進連鎖超市,產量供不應求。

安康美之農負責人林易樑同心園農場負責人鍾紹文都曾是職業軍人,一個為了幫父親分擔粗重的體力活,一個希望為女兒打造無毒環境,最後都選擇回美濃種植火龍果。林易樑曾在百貨公司展售,五天就賣光田裡所有有機火龍果,還累積一整本預購單;同心園鍾紹文與原是護理師的胡惠玲則是夫妻同心,成功打入外銷市場,加拿大、杜拜等國家都吃得到他的火龍果,成功為國家拚出水果外交。

田力精緻安全蔬果工作區牆上高掛「產銷之光」、「產銷典範」匾額,很少人知道老闆高世男國中開始就是「混」黑道的「歹囝」。一年父親因病無法下田,他回家幫忙採收玉女番茄,辛苦農務卻讓他看見人生另一道光,自此開啟「浪子回農」的歷程。

頂著英國威爾斯大學社會學博士、大學教授光環的李法憲堪稱是「教育界型農」的代表。因為希望打造安心食材,以三十多歲「高齡」當起新手農夫,種植有機蔬菜重新認識社會、認識環境。「農業是一場自由開放的社會學,得到的收穫遠比待在教室多更多!」如果還要追問他「放棄教職,返鄉轉農」的感受,他會斬釘截鐵告訴你:「相見恨晚!」

型農界,臥虎藏龍。回家從農,或許不是他們最初的選擇,卻是最好的選擇。
 

斜槓時代  多元創業家

時代在走,應變要有。型農除了務農專業,還身懷跨界的「斜槓」技能,在生產、加工、產品設計、品牌通路等環節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拚出不同凡響的農業創新軟實力。不少型農原本都有專業正職,務農後將原本的職能化為「斜槓」,在農字這條路上,發展出更彈性的工作樣態、更豐富多元的價值成就。

杉林大野山雞的黃啟洋從餐旅學校畢業成為專業廚師,運用自己的烹飪專業,用自養的放山雞研發出滷鳳爪、滴雞精、紹興醉雞腿、私房雞湯等真空包熟食,風評大好,再接再厲推出高梁香腸等豬肉加工品,並在前鎮區開立門市直接服務顧客,成功躍升六級產業。

野菜博士何信緯正職是科技大廠工程師,利用下班時間建立室內水耕工廠,種植生產四十餘種高單價蔬菜,從育苗階段便在冷氣放送的無塵室成長,搭配LED燈水耕栽種技術,透過專業分工、智慧管理,不用除草、施肥、水洗,沒有病蟲害、重金屬殘留等問題,提供消費者乾淨種植、低硝酸鹽、低生菌數的蔬菜食用新選擇,組織團隊期望擴散營運模式,要讓農夫從繁重瑣碎的體力勞動中解放。

文誠蜂蜜陳政誠學的是3D設計,接手農場後創建品牌自有品牌,曾獲得行政院頒發國家級十大微型企業楷模、法國麵包大賽甜麵包特別獎指定合作品牌、經濟部創新事業獎等,二O一九年將文創設計元素納入傳統產業,推出精緻伴手禮盒更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

樸淯鳳梨園洪明偉主修植物病理學,也在外商農藥公司待過十幾年,深知農藥毒害之深,於是自製有機肥料,搭配有益微生物施用,建立自己的田間栽培管理模式和標準流程。

還有擁有十七年設計師經驗的陽光果子鄭蕙玲,看到鳳梨皮和鳳梨葉只能丟棄或做成堆肥,深覺可惜,於是將鳳梨葉去膜、槌打成漿,水煮後再打成糊狀,萃取出纖維作為紙漿原料,日曬風乾後就成為「鳳纖紙」,用來包裝鳳梨果乾,再綁上鳳梨結果時防曬使用的竹片,從裡到外滿滿鳳梨味與充滿巧思的「零廢棄」設計,一舉拿下二O一七日本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拿下商業模式組大獎。

型農之所以為型農,就是因為他們,如此出類拔萃、與眾不同。
 

女力發威  溫柔力量大

早期台灣農村社會重男輕女,最大的原因是源自男性體力上的優勢,得以承擔農務勞動粗重辛勞,然而當農業走向商品化、精緻化之後,女性特有的細膩、善於溝通與友善土地環境的思維,在產品設計、行銷與顧客服務等軟性細緻工作上表現更為傑出,成為支持農業產業發展最堅強溫柔的正向力量。

苗景蘭園劉卉娟大學唸英語系,曾在海外花店打工,開啟了花藝事業的眼界,回台接手家裡的蘭園後,用多肉植物、天然乾燥花搭配蝴蝶蘭,搶攻小型組合盆栽市場。新生活純鮮乳品二代靳蓓琳、靳瑋琳和靳嘉琳三姐妹,各自發揮行銷、業務與生產管理才能,共同把家族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帶領自家乳品進軍新光三越、頂好、家樂福等全國性通路。

梅山春農場顏芷芸、巨林好果舖王芊尹、棗源園黃淑佳是六龜、寶來、阿蓮區的「果實女王」。顏芷芸用五十年老欉野放梅樹所產出的青梅,以古法連續十四天熬製,慢火淬鍊出梅子精華,要讓消費者嚐到最好的青梅風味。王芊尹在八八風災後回到受災慘重的家鄉,學種植、學加工、學行銷還要跑市集,如今已能充分掌握不同水果的特性、烘培時間、濕度與溫度,推出金煌、愛文芒果乾、鳳梨乾、芭樂乾和紫蘇梅釀等特色產品。黃淑佳採用健康農法草木共生、網室栽培蜜棗,將家中豬舍每日生產的豬糞加入益生菌發酵當作天然肥料,為了解決授粉問題,乾脆自己養蜂,魄力之大,父親也嘆服。

有些女性原本有自己的專長,婚後為人媳、人妻、人母,立刻變身農業娘子軍。美濃水蓮妹彭鈺文陪伴先生度過離牧低潮期,改用生物管理法種植野蓮,推出農夫一日遊,把平凡的農家生活變成備受遊客喜愛的田園遊程。吊雞林農場的林麗華二十五歲就嫁入農家,透過安全用藥及合理化施肥、友善環境,香瓜植株強健、結果率高,別人一年兩收,她可以做到一年三收。

創世紀有機農場的潘秀研為了守護孩子的健康,回到彌陀從事有機農業,不用農藥、化肥,種出讓孩子與消費者都安心食用的蔬果。澄澄果園劉佩怡婚後跟著先生學種女兒最愛的小番茄,從五分、八分一路擴充到如今三甲半農地,善用人脈網絡推產品團購,從原本受不了毒辣陽光肆虐的嬌嬌女,變身成精通十八般武藝的農界女超人。

女農力量大。因為有愛,所以堅強,能勇敢去夢,放膽去闖!

 

六級產業  農業正發光

型農大聯盟的成員,有人固守以耕作為本的一級產業,有人是兼營農產加工製造的二級產業,近年來更有不少人發揮創業家精神,選擇站上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發展出涵蓋「生產、加工、服務」範疇的六級產業,跨領域經營餐廳、茶飲店或休閒農場等實體通路,成為「從產地到餐桌」精彩的具體實踐!

水流莊牧場楊政勳具備餐飲專長,農場成了自己盡情發揮所學的舞台。楊政勳先後研發出羊肉爐、羊奶饅頭、羊奶酪、羊奶冰棒等加工品,更推出「阿爾拜因的逆襲」、「小小牧羊人」等結合產地知識、趣味闖關與手作體驗活動,備受媽媽界的好評。

涮煮為主的鍋物是品嚐食材鮮味的最佳料理法。原園日式涮涮鍋的核心價值就在「原」字,菜盤供應的,全是老闆羅條原在魚菜共生農場自種的作物,春洋鍋燒董育衡與孫家菜園、仁允牧場、做實囝仔等型農合作,一碗鍋燒意麵提供多種在地優質農產食材。陳立言的元榆牧場、鄭富璁岡鐵牛鍋物工廠,不僅提供肉質鮮甜的放山雞、衝浪雞、當季食材的鍋物,也讓自家店面成為型農最佳的產品展售據點。

ICE+艾司加冰屋的陳瓊嵐南香冰室江淑媛,分別選用紅龍果、芒果、芭樂、玉荷包、木瓜等在等地農產製作雪花冰與義式冰淇淋,讓高雄果物的色香味在四季都飄香。杉好茶飲的張志維在杉林種植仙草,曾以獨創的焦糖仙草茶一炮而紅,再接再厲推出濃縮仙草茶湯,烹煮仙草雞更快速方便,靈活大膽的農食創意令人激賞。好結果蕭旦倫選用園漾森林廖學智的鳳梨、芳境農場許倫肇的玉荷包等高雄水果做為原料,以真空冷凍乾燥技術製成果乾,集結眾人的力量,要讓在地農產以及夥伴被更多人看見。

 

青春無畏,勇氣無敵。一百位型農,一百個翻轉高雄農業的精彩人生。

八年,是傲人的里程碑,也是值得期待的新起點,

型農的故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