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Travel 高雄小旅行】離島非離島.旗津小步旅

離島非離島.旗津小步旅

旗津是高雄市的發祥地之一,清朝咸豐年間開放為通商口岸。

一百多年前,集軍事、交通、經濟要塞於一身的「打狗市街」指的不是別處,正是與高雄市區一海之隔的旗津。

傍晚,高雄各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的下班人群如潮水般一波波湧現,鼓山渡輪站前排起長長的摩托車龍,渡輪密集往返,忙著把從市區下班的旗津人送回對岸;別人上下班是擠公車、擠捷運,旗津人則是「擠船」。

旗津舊稱旗後,「旗山之後」的意思。清咸豐十年(一八六O年)英法戰役後,開放為通商口岸,成為國際商港及貿易中心。由於地處交通出入口,漢人十七世紀便在這裡開發了高雄最早的聚落,當時舟船繁盛、外商雲集的市況,可不亞於現在鹽埕或前鎮區。

旗津本來和台灣本島連在一起的,是條十一公里長、兩百公尺寬、狹長的海外沙洲,橫亙在高雄外海,就像一道天然防波堤。民國五十六年,為了開闢高雄港第二港口,將伸出外海的旗津半島從南端連接本島的地方截斷,從那時開始,旗津就成了高雄的「離島」,隔著過港隧道,與高雄市區相連。非假日的晨曦,年輕人都趕渡輪上班去,三三兩兩散客騎著自行車或搭三輪車在島上閒晃,安靜悠閒的漁村慢情調,與高雄工業城的繁忙節奏大異其趣。

秋老虎發威,即使入秋之初高溫依然肆虐,旗津仍是本地人跟外地遊客踏浪逐風的首選。喜歡安靜散散步、吹海風看海景、玩水衝浪、逛逛高雄人文歷史風采的,來旗津吧,包準不叫你失望。

 

迷你魚市  海味搶鮮

靠海吃海,旗津有不少居民以捕魚為業,只不過旗津漁船的「現撈仔」不在自家漁港卸貨,而是直送台灣停泊漁船噸級最大、漁獲量最多的遠洋漁港—前鎮漁港拍賣,旗津魚販會在清晨時分到前鎮批貨,再趕回旗津漁港內的魚市場擺攤。

「很有趣,對吧?」一名魚販說,這是因為前鎮漁港佔地廣闊、設施完善、批發價格漂亮的緣故。旗津魚市場規模雖沒有前鎮漁港宏偉,卻也是應有盡有,沿岸魚類、蝦、蚌、蟹類一樣不缺,重要的是,旗津人不必迢迢渡海,走出家門就能買到新鮮貨。遊客無法買回家也不必扼腕,三五步之外就有代客料理的食攤,清蒸、酥炸、熱炒⋯⋯香氣瘋狂流竄,徹底收服饕客的口舌胃腸。旗津魚市場不同於服務觀光客的廟前海產街,它是個本地饕客和精明主婦才知道光顧的迷你魚市,約莫一早七點多開張,不到中午就打烊,吃喝採買挑好貨,得趁著這短短四、五個小時,晚了只能等明天!

砲台與燈塔  用飛鳥一樣的高度看高雄

由於開發甚早,旗津有很多「高雄第一」:第一座燈塔旗後燈塔,第一座砲台旗後砲台,高雄市最早的新式國民學校「打狗公學校」、臺灣第一間基督教長老教會旗後教會,臺灣本島第一座媽祖廟、同時也是高雄最古老廟宇的旗津天后宮。其中旗後砲台、旗後燈塔都位於旗津後山山頂,從輪渡站循指標步行不到半小時,即可抵達山腳的步道入口,入口一分為二:往左是砲台,往右是燈塔,山上有小徑可以連通,適合順遊。

鴉片戰爭失利後,清朝在臺灣開始聘請西洋技師督造砲台,最早砲台大多集中在基隆、淡水、澎湖等地,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日軍入侵直攻石門牡丹社,清國才緊急調派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事務,在打狗山的大坪頂、哨船頭及旗後山設置三座砲台。最高處的「大坪頂砲台」現已湮沒,次高為旗後山「威震天南」砲台,最低為哨船頭(現西子灣)的「雄鎮北門」砲台,共同扼守打狗港。旗後砲台分為營門、操場及兵房,所用的紅磚來自中國廈門,鐵水泥購自歐洲,木梁柱、石灰可能來自福建或打狗當地,八字牆用紅磚斗砌,兩側門柱上砌「囍」字,展現十足中國風,據文化部資料顯示,可能是第一座融合西洋與中國形式、全面吸收西洋技術之始的中西合壁式砲台。

旗後燈塔也稱為高雄燈塔、旗後山燈房。打狗港開港後,商船往來愈發頻繁,早年導航缺乏先進科技,在危險性高的海岸、沙洲和通往港灣的航道旁總有燈塔矗立,在夜裡指引船隻方向。一八八三年(清光緒九年)清朝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請英籍技師設計,在旗後山北端建造燈塔,這是台灣本島的第二座燈塔,原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一九一八年(日治大正七年)才改成現在的樣貌,是台灣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

燈塔、砲台必得建造在制高視野良好的小山山頭或峭壁頂端,不用說,絕對是登高望遠的好地方;從這兩處看高雄,視野就像當年戍守砲台與燈塔的衛兵一樣,海陸動態全覽無遺。陸地上的八五大樓宛如地標,走到哪都看得到;另一端海面上,排著一長串靜靜等著進港的貨輪,船上五彩繽紛的貨櫃和燦亮燈火,彷彿另一個遠方世界無聲的熱鬧。這些大貨輪船身動輒長達數百公尺,龐然巨大,相較之下,往返鼓山、旗津的「旗鼓輪」簡直像樂高積木般的迷你可愛。每當大船移動,波瀾劇烈起伏,小渡輪便跟著晃動搖擺,小港春深的悠然景象,太叫人神往。

旗津三寶:渡輪、小卷、人力三輪車
旗津輪渡站前的廟前路,因天后宮座落於此而得名,旗津最高建築的百年長老教會堂也在這裡,不只媽祖、基督的信徒絡繹於途,還是一條集結眾多景點與美食、遊客必訪的人氣商店街。在海產店和手工藝品店的夾峙中,隱身著一棟上百年歷史的紅磚老屋「永安發」,由新泰記葉家興建。葉家何許人?很多人不知道,崛起於旗津的葉家是高雄的世家望族,日治時期成立第一間台灣人的銀行,對高雄的金融、航運、教育發展影響深遠,葉家之於高雄的重要性,就像林家之於板橋、辜家之於鹿港。輾轉一百多年,老屋雖成了一幢沒有屋頂、名副其實的「透天厝」,但保留了旗津聚落最完整門面的老洋樓依舊典雅氣派,經過在地青年的整頓活化,保留老屋的自然傾頹感融合鍛造簡單家具,散發濃濃遺世獨立奇幻風格的「旗津新紅樓」,像懷舊電影般,荒蕪又迷人。

烤小卷是走在廟前路上的必備配件,如同滷肉飯各有所愛,每個人心中大抵也都有一攤最呷意的烤小卷,只是邊走邊吃不稀奇,搭三輪車逛大街才夠味。人力三輪車在台灣幾乎絕跡,在旗津卻是一大特色,遊程跑遍旗津主要景點如旗津海岸公園、星空隧道、旗后觀光市場等。載客阿伯高齡七十有餘,上坡時奮力踩踏的背影令人不忍,幾次想中途下車,他不斷揮手叫人坐好別亂動:「蓋輕鬆啦!」他說有時載到大胖子老外,照樣跑得嚇嚇叫。哪兒還有這麼樸拙悠緩的情趣?三輪車可是慢遊旗津最棒的唯一方式,沒有之一!

旗津細軟潔淨的沙灘向來是玩海勝地,高雄的豔陽全年無休,即使是秋天,海岸人潮也不曾稍減。旗津海岸公園分為海水浴場、觀景步道、貝殼博物館、彩虹教堂等,各景點之間有自行車道貫穿,串遊方便。海岸設施造景多取材漁島特色:船錨造型標誌、透明長廊引進蔚藍天光,木麻黃林間有幾座供人歇腳放空的發呆亭。遊客喜歡來這游泳衝浪,旗津人倒不一定下水,常就趿著拖鞋吊嘎、帶著折疊板凳,閤家來這野餐、納涼、晒太陽,勤快點還可以到中洲二路饅頭老店,買幾個鮮美軟Q的肉包饅頭當作「下午茶」,佐滿眼絢爛海岸晚霞,接著迎來響起海浪節拍的暮色星光—這就是旗津人的看海日常。

 

 

旗后燈塔:旗津區旗下巷34號(週一公休)
永安發百年紅樓:旗津區永安巷8號(廟前路49-1號旁巷內)
赤竹饅頭店:旗津區中洲二路156-5號